Search


#有病專訪
「說起來,我是在去年生日那天,被確診為乳癌的。」——自稱沒有醬油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有病專訪
「說起來,我是在去年生日那天,被確診為乳癌的。」——自稱沒有醬油、珍奶就會活不下去的她如是說。

她是利年,荷爾蒙型乳癌。
在眾多的抗癌故事中,不乏許多人是在生日那天確診,收到一份好驚嚇的「禮物」;但利年的第二份驚嚇,來自確診時,她已嫁到語言完全不通的義大利。
 
罹癌已經夠讓人緊張焦慮了,更何況完全人生地不熟?
 
當初是她的老公先發現的,在老公的陪同下,他們到診所做了檢查。
雖然很不幸被確診罹癌,但卻因此幸運地遇到抗癌路上最重要的貴人——『阿公醫生』,這是利年為這位醫生取的綽號。
 
阿公醫生是一位非常有經驗、體貼病人的好醫生——能這樣同理病人,或許是因為阿公醫生也有位曾罹患過乳癌的妹妹。
 
「還記得那天阿公醫生檢查完,看了我的報告表情好嚴肅,他講了一堆我完全聽不懂的義大利文——然後我先生就哭了。」
 
在利年知道自己罹癌後,她也每天都哭。
 
她深深記得,第一次崩潰,是在自己家裡的餐桌上。
對於患者來說,化療的副作用經常會噁心想吐,因此對食物會變得很挑惕——當時她非常想念自己家鄉的美食,像是在台灣最常見的鹹酥雞或肉燥飯。
 
當老公端出那盤水煮的燙青菜時,她再也忍不住的崩潰大哭,想著「我到底為什麼要留在義大利?」
 
另外一次崩潰,是在醫院的放射治療室。
那天做放療,不知為何利年被一個人留在放療室裡10多分鐘。不管是事前難以消化的治療指示、還是醫護人員隨便的態度、語言的隔閡,都讓利年感受到焦慮。
 
縱然在義大利的健保制度下,乳癌所有的治療都是免費的:包含所有手術甚至是後續的重建追蹤——但身在語言不通的異國,治得了生理的病、卻顧不了心裡的慌。
 
回首這條路,利年覺得自己好冤枉——明明自己不常外食、少吃甜食,又有固定運動的習慣,卻還是中了乳癌。
 
雖然探究原因很徒勞,但也讓她開始反省到底為什麼台灣相比義大利,有更多的年輕乳癌患者?是不是因為我們的環境中有過多的塑膠廢物,導致環境惡化呢?
『如果我就這樣死掉了,那這些多餘的衣服、鞋子、包包、化妝品等等,不都是自己無形中製造出來的垃圾嗎?』
 
因為這場病,利年和她先生,一起成為了「零垃圾」的實踐者。
 
「其實零垃圾的生活,也就是簡化你以為你需要的東西。會發現,你真的需要的東西其實沒有很多。」學會了減少物質,簡化生活,讓利年更認真體會到底人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
 
罹癌之後,才終於發現那些曾理所當然享受的,其實都得來不易。
 
現在利年的願望很簡單,就是:
「好好吃東西,好好運動,好好生活。」
 
寫到這兒,小編才想到,
「可惡,忘了問她最推薦台灣哪家飲料店的珍奶了!」
 
#以下開放推薦珍奶和台灣美食
#歪樓了歪樓了

轉載 我們都有病
訪談 米娜哈哈記事本 
文字 楊筑鈞 /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

#我有病我驕傲
#我沒病挺有病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謝采倪,在26歲那年確診淋巴癌。骨子裡很悲觀,所以深知「樂觀」面對疾病有多難。正在持續透過創作、筆耕,傳遞更多關於病的人事物及他們的故事。
View all posts